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文言文阅读答案 >

《曹刿论战》与曾国藩《挺经》比较阅读答案

时间:2015-12-01

阅读下面两个语段,完成15—18题。

(一)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刿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乃入见。问:“何以战?”公曰:“衣食 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对曰:“小惠未徧(遍),民弗从也。”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公曰:“小大 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对曰:“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”

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公将鼓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齐人三鼓。刿曰:“可矣。”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” 遂逐齐师。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 之。”

(《曹刿论战》)

(二)夫战,勇气也,再而衰,三而竭。国藩于此数语,常常体念。大约用兵无他巧妙,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。孙仲谋之攻合肥,受创于张辽;诸葛武侯之攻陈仓,受创于郝昭,皆初气过锐,渐就衰竭之故。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,气已竭而复振;陆抗之拔西陵,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,而蓄养锐气,先备⑤外援,以待内之自毙。此善于用气者也。(节选自曾国藩《挺经》)

注:①荀罃:春秋时晋国大将。②拔:攻下。③逼阳:姓,古夷族一支。④遽:迅速。⑤备:准备。

15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【 C 】]

A.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 专:独占。

B.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 福:保佑。

C.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 狱:过失。

D.望其旗靡,故逐之 靡:倒下。

16.把语段(一)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
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

(齐国是)大国,很难预测(它的实情),(我)怕(他们)设有埋伏。

17.语段(一)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。后人为什么用“曹刿论战”而不用“长勺之战”作为标题?

[语段(一)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,表现了曹刿的“远谋”。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。

18.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?请结合语段(一)(二)的内容分条概括。

①当敌人士气衰竭、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。②要善于保存士气,不要“初气过锐”。③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。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,要善于蓄养锐气。

相关文章
《景春曰:“公孙衍、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
《孟子•告子下》《郁离子》比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
周敦颐《爱莲说》刘蓉《习惯说》比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
归有光《项脊 轩志》《沧浪亭记》比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
《伤仲永》《李贺作诗》比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
《登泰山记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
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《石渠记》比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
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蔡邕字伯喃,陈留圉人也
《明史·列传第七十一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戴珊,字廷珍,浮梁人
《吕氏春秋》《天时⑴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》比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
《明史·姚镆传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姚镆,字英 之,慈溪人
《明史•列传第四十二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黄福,字如锡,昌邑人
《晋书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嘉字子年,陇西安阳人也
《中山君飨都士,大夫司马子期在焉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
《北窗先生者,吾之昵友也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
《自护其短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北人(1)生而不识菱者,仕(2)于南方
《黔之驴》《当止不止》比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
《曹彬,字国华》《马文升有文武才,长于应变》比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
《明史•列传第二十九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齐泰,溧水人。初名德
《新唐书·儒学·朱子奢传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朱子奢,苏州吴人
上一篇:《至于夏水襄陵,沿溯阻绝》与《浙江之潮,天下之伟观也》阅读答案
下一篇:《王念孙,字怀祖,高邮州人》与《刘羽冲,沧州人,性孤僻》比较阅读答案

联系我们 | 本站声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