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下面这首诗,然后回答问题
	
	雨雪曲    
	  江总
	雨雪隔榆溪,从军度陇西。
	绕阵看狐迹,依山见马蹄。
	天寒旗彩坏,地暗鼓声低。
	漫漫愁云起,苍苍别路迷。
	
	【注】①江总(518-590):南朝陈文学家,字总持,济阳考城(今河南兰考)人。历仕梁、陈、隋三朝。②榆溪:指边塞。③陇西:在今甘肃东部。
	8.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?末句中的“别路”是什么意思?
	答案:1)这首诗描写了西部边塞(地点)寒冬(时间)大雪纷飞、荒凉凄寒(特征)的恶劣环境。(概述)
	2)边塞寒冷阴郁、野兽出没、偏远荒凉、戍卒军容不振、情绪压抑。(结合诗句分析)
	3)这首诗表达出戍边战士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家乡的思念。(情感)
	4)“别路”一语双关,既指戍卒远离家乡前去戍边的路,也指回望家乡错综难辨的路。
	9.诗人把“旗彩坏”、“鼓声低”分别接在“天寒”、“地暗”之后,这样写有什么好处?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?
	1)天气严寒阴沉,战旗的色彩显得暗淡,鼙鼓的声音也特别低沉——而这些又正是戍卒孤苦凄迷心境的写照。这样写把自然环境、军旅环境(社会环境)和戍边战士的心境紧密结合在了一起。(内容)
	2)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往辽远艰苦的边塞之地,迷茫无助、思乡难归的伤感以及对战争的厌恶的感情。(情感)
	3)照应标题及前文中的“雨雪”,并与下文“漫漫愁云”及“别路迷”构成呼应。(结构)
	4)以眼前景写眼前情,触觉、视觉、听觉都直入心底,真切动人。(语言修辞效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