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诗词阅读答案 >

《峡口送友人》《送蜀客》比较阅读答案

时间:2015-07-09
《峡口送友人》《送蜀客》比较阅读答案

峡口送友人
司空曙
峡口花飞欲尽春,
天涯去住泪沾巾。
来时万里同为客,
今日翻成送故人。

送蜀客
雍 陶
剑南风景腊前春,
山鸟江风得雨新。
莫怪送君行较远,
自缘身是忆归人。

(1)《峡口送友人》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?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?
(2)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,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?
(3)有人认为《峡口送友人》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,《送蜀客》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,你是否同意?请说明理由。
4.简析第一首诗首句“峡口花飞欲尽春”的作用。(4分)
5.两首诗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情感?(4分)
【答案】
(1)时节:暮春。意象:飞花。
(2)思念故乡之情。
(3)①同意;司诗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;雍诗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,以乐景写哀情。②不同意;司诗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;雍诗也是正面烘托,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。

4.这句是说,峡口的花随风降落,春天快要过去了;(1分)点明时间——暮春,地点——峡口;(1分)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(或营造了低沉悲凉的氛围,烘托了诗人悲戚伤感的心情;(1分)以哀景衬哀情(衬托或烘托),为下文抒情蓄势。(1分)
5.抒发了送别之情;(2份)思念故乡之情。(2分)

【解析】
(1)此题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。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,渲染氛围,营造意境,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。在《峡口送友 人》诗中,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。这句中“峡口”表示地点。“花飞”就是意象,也就是飞花。“欲尽春”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。
(2)雍诗“身是忆归人”,司诗“同为客”,点明作者的处境,联系古诗文中客居他乡多有思归之情,即不难概括出答案。
(3)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,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,使物象明显突出。用于艺术创作,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 法。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,然后再引出主题,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。司诗借暮春时节,飞花飘荡,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与思归之情;雍诗表达的 情感较为复杂,既有惜别的忧伤、思乡的伤感,也有对友人得以还乡的喜悦。所借景物为清新的早春,为乐景。

相关文章
宋之问《渡汉江》阅读答案 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
吴琚《浪淘沙》阅读答案 岸柳可藏鸦,路转溪斜
刘将孙《踏莎行 闲游》阅读答案 水际轻烟,沙边微雨。荷花芳草垂杨渡
叶梦得《水调歌头》阅读答案 九月望日,与客习射西园,余偶病不能射
李益《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题》阅读答案 柿叶翻红霜景秋,碧天如水倚红楼
李白《金陵酒肆留别》阅读答案 金陵子弟来相送,欲行不行各尽觞
韩愈《晚春》阅读答案 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
张先 《题西溪无相院》阅读答案 积水涵虚①上下清,几家门静岸痕平
苏庠《临江仙》阅读答案 猎猎风蒲初暑过,萧然庭户秋清
令狐楚《少年行》施肩吾《少年行》比较阅读答案
杨朴《莎衣》阅读答案 蒹葭影里和烟卧,菡萏香中带雨披
叶梦得《水调歌头》阅读答案 秋色渐将晚,霜信报黄花
刘长卿《酬李穆见寄》杜甫《宾至》比较阅读答案
王禹傅《新秋即事》阅读答案 露莎烟竹冷凄凄,秋吹无端入客衣
白朴《天净沙·春》阅读答案 春山暖日和风,阑杆楼阁帘栊
李煜《相见欢》阅读答案 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
卢纶《送李端》阅读答案 故关衰草遍,离别自堪悲
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阅读答案 客路青山外,行舟绿水前
崔涂《春夕旅怀》阅读答案 水流花谢两无情,送尽东风过楚城
杜甫《武侯庙》阅读答案 遗庙丹青②落,空山草木长
上一篇:刘桢《赠从弟》阅读答案 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风
下一篇:陆游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阅读答案 三万里河东入海,五千仞岳上摩天

联系我们 | 本站声明 |